最初以農業灑藥及郵件空運起家
1924:達美前身 Huff Daland Dusters 創立於喬治亞州梅肯,經營灑藥業務,為第一間商業農業航空公司。
1925:Huff Daland Duster 總部遷至路易斯安那州門羅。Huff Daland 共有 18 架飛機,堪稱當時全球規模最大私有機隊,營運範圍南至佛羅里達州,北至阿肯色州,西至加利福尼亞州及墨西哥。
1927:Huff Daland 將灑藥業務拓展至祕魯。1928 年,代理泛美航空旗下的秘魯航空,首次開闢南美洲西岸的國際郵件及客運航線(利馬至派塔及塔拉拉)。
1928:達美航空主要創辦人 C. E. Woolman 推動收購 Huff Daland Dusters,以服務的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地區改名為 Delta Air Service(Delta 本義為三角洲)。D.Y. Smith 出任總裁,C.E. Woolman 則為首任副總裁。
1929:達美開闢第一條德州達拉斯至密西西比州傑克遜客運航線,途中經過路易斯安那州什里夫波特和門羅。Travel Air S-6000B 飛機共載運五名乘客和一名駕駛。
開始客運服務
1930:開闢亞特蘭大航線。客運服務因缺少郵件合約而暫停。公司更名為 Delta Air Corporation。
1934:獲得郵局 Air Mail Route 24 空郵航線,恢復客運服務。開始以「達美航空」(Delta Air Lines)之名營運。
1935:以 Stinson Model A 機型提供首次夜班服務;航班開始分配兩名駕駛。
協助作戰並成為達美航空
1940: Douglas DC-2 和 DC-3 機型開始航班服務。機組人員加入稱為「空服員」的客艙組員。
1941:總部從門羅遷至亞特蘭大。
1942:協助作戰,改裝 1000 多架飛機、檢修無數引擎及設備,並訓練陸軍駕駛員和各式機械。
1944:首次改裝 DC-3 貨機 Delta No. 43。
1945:企業名稱正式改為「達美航空公司」(Delta Air Lines, Inc.)。載客哩程超過 3 億哩,且十年內沒有乘客或機組人員傷亡,因此獲得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(National Safety Council)的認可。C. E. Woolman 身兼總裁與總經理。第一家載運活體植物(160,000 株番茄)的航空公司。
1946:開始定期貨運服務。載客量達一百萬。開闢第一條芝加哥至邁阿密直飛航線。
1947:達美機隊共提供 644 個座位。載客哩程超過 15 億哩且無任何傷亡記錄,因此榮獲「國家安全獎」(National Safety Award)的肯定。
1948:美國首次機組人員交換服務,環球航空人員飛行辛辛那提至底特律航班,達美航空人員飛行南下亞特蘭大、邁阿密及達拉斯航班。
1949:首班提供經濟艙班機:芝加哥至邁阿密的優惠夜間航班。
開拓軸輻,飛揚國際
1953:芝加哥和南方航空公司(Chicago and Southern Air Lines)併入達美航空,促使達美首開國際航線,飛往加勒比海及卡拉卡斯。其後兩年間,公司更名為 Delta-C&S。
1955:率先採用軸輻航線系統,固定航班將旅客載至樞紐機場後轉至其他達美航班。取得亞特蘭大至紐約航線。
1956:達美機隊全數安裝機頭雷達。
1959:率先使用 Douglas DC-8 噴射客機提供服務。以噴射客機後掠機翼形的紅白藍三角圖案 訂為公司標誌。
進入電腦及噴射客機的年代
1960:率先使用 Convair 880 噴射客機提供服務。
1961:開闢第一條亞特蘭大至洛杉磯直飛航線。率先開闢加州至蒙特哥貝及卡拉卡斯航線,連結加州及加勒比海地區。載客哩程超過 110 億哩且無任何傷亡記錄,榮獲「國家安全獎」的肯定。
1962:啟用 SABRE 電子系統,開放「即時」訂位服務。Delta DC-8 成為首台在三小時內(02:57:11)從洛杉磯飛抵亞特蘭大的民航飛機。
1964:使用 IBM 7074 電腦執行 Deltamatic 訂位系統。
1965:率先使用 Douglas DC-9 機型。
1966:創辦人 C.E. Woolman 辭世,Charles H. Dolson 成為第二任執行長。灑藥部門終止營運。開始以 Lockheed L-100 Hercules 機型提供貨運服務。
1968:修整飛機1925 Huff Daland Duster,以紀念達美創辦人 C. E. Woolman 的名義致贈史密森尼學會(Smithsonian Institution)。
歡慶成立五十週年
1970:機隊機型全數為噴射客機。Boeing 747 開始加入服務。
1971:W.T. Beebe 接任董事長與執行長。Delta Dash(小包裹空運服務)開始營運。
1972:東北航空與達美航空合併。成為紐約及波士頓的主要航空公司,開闢紐約及新英格蘭至佛羅里達州的直飛航線。Boeing 727 開始加入服務。
1973:L-1011 TriStar 開始加入服務。
1975:首家開辦航空公司自營快遞服務,取名為 Delta Air Express,提供保證快捷的貨運服務。
1978:《空運管制解除法案》(Airline Deregulation Act)通過。開通跨大西洋航線:亞特蘭大至倫敦。David C. Garrett 接任執行長。
1979:慶祝服務第五十週年。開通西德法蘭克福航線。成為全球第一家在一個機場的單月載客量達 100 萬的航空公司(八月在亞特蘭大)。
開拓服務及航線
1980:於八○年代早期開發電腦訂位系統(CRS)。
1981:開始推行飛行常客計劃(1995 年改為「飛凡哩程常客計劃」)。
1982:經歷財務危機後,員工減薪籌募 3000 萬美元,購買第一架 Boeing 767 並命名為「達美精神號」(The Spirit of Delta)。
1984:透過「達美聯營航空」(Delta Connection)計劃,加強與區域航空公司的夥伴關係。開通夏威夷航線。
1987:併購西方航空,成為美國第四大、全球第五大的航空公司。開通越太平洋航線:亞特蘭大─奧勒岡州波特蘭─東京。Ronald W. Allen 接任董事長與執行長。
1988:開始在亞洲營運。
成為國際型航空公司
1990:率先在美國達美航空、西北航空和環球航空的合併訂位系統以 MD-11 噴射客機提供航班服務,成立「WORLDSPAN 旅遊資訊服務」。1990 至 1991 年美國「沙漠風暴/沙漠之盾」軍事行動,達美和 23 家民營航空公司加入「民航後備機隊」(Civil Reserve Air Fleet, CRAF),協助載運人員和軍方貨物。
1991:購入泛美航空的跨大西洋航線和 Pan Am Shuttle,為航空史上最大的航線收購案。達美航空成為國際型航空公司。
1994:於 1995 年會計年度第四季重回獲利。
1995:「達美精神號」轉贈後重新漆上奧運配色。達美航空成為 1996 年百年奧運的官方航空公司。榮獲 J.D. Power 大獎,在主要航空公司之中,於長短程航班項目,獲評為最佳航空公司。成為第一家主動實行全機禁菸的美籍航空公司。
1996:MD-11 噴射客機「百年精神號」(Centennial Spirit)以奧運為設計主題的全新塗裝亮相,為 1996 年亞特蘭大奧運將聖火從希臘雅典運送至洛杉磯。乘客可透過達美官網 SkyLinks 訂位及購票。開設廉價航空 Delta Express,以佛羅里達州奧蘭多做為據點。1997 年,Leo F. Mullin 出任總裁與執行長。達美航空成為第一家年度載客量超過 1 億的航空公司。開始擴展美國至拉丁美洲航線。全新的機身塗裝亮相。購入 Boeing 777。
1998:達美航空及 SwissCargo 組成第一個國際貨運聯盟。率先在所有飛機上安裝自動除顫器。國際航班的頭等艙及商務艙合併為「飛凡商務客艙」(BusinessElite®)。
1999:獲《航空運輸世界》雜誌(Air Transport World)評選為 1998 年「全球最佳航空公司」。獲《航空週刊與太空科技》雜誌(Aviation Week And Space Technology)評選為 1999 年「經營最佳航空公司」。
推動全球航空聯盟並收購西北航空
2000:與墨西哥航空、法國航空和大韓航空共同推動成立全球性天合聯盟(SkyTeam)。訂購的區域噴射客機(500 架)數量為業界最多。全新機身塗裝及現代版廣告商標亮相。推出新官網delta.com,取代 SkyLinks。載客量達 1.2 億。
2001:美國領空在 911 恐攻事件後封閉兩天。達美航空宣佈六年來首次財務虧損。達美航空將 2002 年奧運聖火從希臘雅典運至亞特蘭大,最後接力傳遞至猶他省鹽湖城。
2002:贊助在其轉運中心鹽湖城舉辦的 2002 年冬季奧運。因科技進步為旅客帶進眾多便利設施及服務,如自助式報到櫃台、發展登機門資訊系統和 delta.com 線上報到。達美航空、法國航空、義大利航空和捷克航空,針對跨大西洋航班和票價給予反壟斷豁免權。
2003:旗下推出子公司廉價航空Song。領先業界推出全新的旅客登機報到服務模式,包含:重新設計機場報到大廳、增加使用自助式報到櫃台、新增Delta Direct 手機銀行、報到大廳協助人員,以及新標示牌和流程以改善旅客動線。和美國大陸航空及西北航空推出最大的美國國內聯營航班聯盟。成為第一家於登機門播放預錄班機資訊的美籍航空公司。
2004:Gerald Grinstein 成為第七任執行長。慶祝客運服務滿七十五年,換回傳統廣告商標。針對行李、貨物和郵件採用自動化裝載指示系統,提升地勤服務效率;擴大觸控式電腦的使用,可於行李轉機標籤印出即時航班時刻及登機門資訊;採用分區登機制度。西北航空和美國大陸航空加入達美航空,成為天合聯盟的正式會員。
2005:Operation Clockwork 成為航空史上最大的單日航班調整計劃。亞特蘭大和達拉斯/沃思堡的航班結構調整比例超過 51%,為提升準時起飛率、減少機場壅塞現象,並騰出多餘飛機供拓展航點使用。9 月 14 日,根據《美國破產法》(U.S. Bankruptcy Code)第 11 章申請重組。11 月,開始公司史上最大的單月航點拓展計劃之一,新增七條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航線。
2006:新增 124 條直飛航線和 41 個航點,航點數量成為全球航空公司之最。獲國家安全委員會評為 2006 年「職業產業領袖」(Occupational Industry Leader),為第一家獲得此項殊榮的航空公司。根據「J.D. Power 客戶滿意度調查」,在整體客戶服務方面獲得航空公司第二名的佳績。根據《商業旅者》雜誌(Business Traveler)讀者票選,獲得「最佳飛行常客計劃」、「最佳航空公司網站」和「最佳候機室」等獎項。旗下廉價航空Song 於 4 月 30 日結束營運。宣佈將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做為主要國際轉運樞紐計畫案。開設第一個非洲南部航點,由亞特蘭大經塞內加爾首都達卡往返約翰尼斯堡。
2007:Richard Anderson 接任達美航空第八任執行長。阻止美國航空的惡意併購,並且提早一年完成重組計畫;在4 月 30 日擺脫破產風險,5 月 3 日於紐約證券交易所重新上櫃。該年度的航班準時率領先業界。連續兩年獲J.D. Power評選為航空公司旅客服務亞軍。宣佈與法國航空組成跨大西洋合資企業。美國和歐盟完成 Open Skies 協議,達美得以開始飛航倫敦希斯洛,首批航班由亞特蘭大和紐約甘迺迪開航。
2008:併購西北航空,成為航點遍及世界各區的國際性航空公司。贈與員工約 15% 的公司新股。成為第一家宣佈美國國內航班提供機上 Wi-Fi 的美籍航空公司。擴大與阿拉斯加航空聯營及行銷協議,以增加美國西岸的客運航線數量。
2009:慶祝客運服務八十週年。宣佈擴大與法航—荷航集團組成跨大西洋合資企業。開始洛杉磯至澳洲雪梨的直飛航班,成為唯一航點遍佈六大洲的美籍航空公司。西北航空 飛行常客計劃「WorldPerks」與達美「飛凡哩程常客計劃」完成整合,會員人數超過 7400 萬,「飛凡哩程常客計劃」成為全球最大的飛行常客計劃。以達美標誌取代 240 座美國機場的西北航空標誌。
2010:宣佈史上最大的十年產品升級計畫,預計在 2013 年以前陸續投資 20 多億美元來改善旅客體驗,包括於所有廣體客機安裝全新的全平躺座椅和個人影音設備;達美聯營航空的區域噴射客機新增頭等艙;重新裝潢並增加「達美飛凡貴賓室」;美國國內線增設頭等艙座位。順利將西北航空的機場及訂位系統整併入達美的技術平台。獲准開始在東京羽田機場的國際航班服務。宣佈耗資 12 億元的紐約甘迺迪機場設備翻新及擴建案。
如需更多資訊,歡迎瀏覽達美歷史博物館網站。